【原创】加强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单位涉密人员管理的对策建议


1、精确涉密岗位,以岗定人与以人适岗相结合
(1)精准确定涉密岗位。
保密管理部门应会同人力资源部门,通过访谈、调研和观察法等收集各类的相关信息,进行岗位分析,提炼各类岗位的工作规范,准确界定涉密岗位的工作内容、职责和任职资格,并进行合理分类,如管理岗和技术岗。
结合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单位特点,“以项定岗、以岗定人”是涉密人员精准确定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保密管理部门还应当会同人力资源部门关注人对涉密岗位的适配性,落实以人适岗,因为“以岗定人”只反映了涉密岗位的基本条件,是涉密人员上岗的“最低门槛”,无法保证涉密人员是否能高质量地完成涉密岗位的工作。因此不仅要关注岗位对人的静态要求,还要重视人对岗位的动态适配性,研究制定涉密人员素质和条件的“高线”,并据此开展更加严格、细致的素质测评和资格审查。以岗定人,动态调配,从涉密人员的上岗保密培训、在岗教育、离岗脱密,寻求全过程闭环最优管控,使得合适的人处在合适的岗位上,做到人力资源合理有效利用。
(2)加强对涉密人员资格审查和动态审查。
保密管理部门应会同人力资源部门加强对涉密人员资格审查,资格审查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在注重考察综合素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个人对岗位适配性上,如审查个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还应当对其政治觉悟、思想道德、生活作风进行全面系统的考量,建立一票否决制,对于赌博、吸毒等不良作风的人员实行一票否决。在审查形式上要档案审查和实地调研相结合,将被审查人的教育、工作和家庭等信息与调阅的个人档案进行一一核对,并当面与被审查人进行确认。对被审查人的学校、愿工作单位和常驻地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另外增设心理测试环节,对被审查人的政治素质、心理素质、反间谍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涉密人员通过上岗前的资格审查不代表“一审定终身”,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单位要依据相关保密法律法规对不同密级的涉密人员进行定期复审和动态抽查,发现重大事项未报告的人员要及时警示教育,督促其补充相关信息,并复核其继续担任涉密项目的风险。
2、提高涉密人员的主体意识
保密工作说到底是做好人员管理的工作,涉密人员是保密责任主体的最小单元,涉密人员的主体意识关系到单位保密工作的成效。涉密人员的主体意识也可以按照“业务工作谁主管,保密工作谁负责”的原则来确定,首先涉密人员要熟稔自身保密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对自身业务模块保密工作负责,同时必须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单位的各项保密制度,参加单位保密培训,接受监督和脱密期管理等。提升保密意识,加强保密工作,与个人密切相关,每一位涉密人员应做到知责任,明责任,还需做到重责任,负责任,在工作中应做到将保密意识谨记心中,将单位利益置于首位。
3、严格脱密期管理
涉密人员脱密期管理是管控离岗涉密人员的关键环节,如果调入单位可以接受离岗涉密人员脱密期教育和责任,双方单位可以开具函件办理移交手续,由调入单位或基层保密管理机构对其进行脱密期管理。如果离岗涉密人员为考研、创业等形式,集成单位要严格落实脱密期审查、监管和定期报告制度。
(1)建立涉密人员审查机制,采取强制调查报告措施。
对离岗人员除进行离岗前的涉密载体清退确认,签订保密承诺书等必要手段,还应当建立起涉密人员脱密期定期强制接受调查报告制度,要求涉密人员脱密期期间每年回原单位进行个人相关情况报告,其往返车票费用可由涉密单位报销。对于因个人原因无法亲自来的,要通过通讯、通信、网络等方式定期进行个人情况报告。
(2)建立调查互动协调机制,采取强制调查信息措施。
离岗离职人员脱密期内,集成单位要紧密联系其户籍所在地、常驻地的地方公安机关和保密行政管理部分以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形成离岗离职涉密人员的调查互动协调机制,从维护国家秘密安全利益角度,承担协助管理责任。建立定期保密教育机制,采取直向保密警示措施,为防止涉密人员在脱密期内思想波动,也为了涉密人员强化法制观念,及时了解掌握相关知识,增强防范意识,涉密单位要在涉密人员离岗前签订协议,要明确脱密期期间要接受保密调查、教育。涉密单位要通过通讯、通信、网络等方式,定期与脱密期人员沟通,开展保密法规教育和保密提醒,不断引导其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管住小节,把住政治思想底线、法律纪律底线、思想道德底线,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让其知法、明法、畏法、守法。
4、运用多种激励方式,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是落实保密工作和建立保密工作制约激励机制的重要保障。
(1)运用多种激励方式。
按照人力资源管理中关于激励的理论,应当采用多种激励手段,积极培养涉密人员对保守秘密的自觉意识与主动意识。激励包括了物质与精神两类,结合涉密信息系统资质单位的实际情况,应将两种激励方式统筹运用,侧重于精神激励。集成单位要定期组织保密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评选活动,对于在年度内保密工作表现优异的部门和员工进行奖励,奖励方式可为奖金、带薪休假、高级培训等,提高涉密人员的工作热情,提升其荣誉感和认同感。对于政治素质过硬、业务水平高的涉密人员要优先进行提拔任用,“以优带新”、“以优带弱”,提升保密意识薄弱的工作人员思想认识,使得涉密人员能共同发展。激励形式千万种,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单位要多关注涉密人员的工作表现、生活需要与思想情况,目的就是全面考量、精准施策,确保涉密工作人员自身目标同国家安全与利益保持统一。
(2)“施压”要区分不同性质、情节和后果。
在给涉密人员“施压”的同时还要区分不同性质、不同情节和不同后果,坚持做到精细权衡,全局考量,保证“该宽应宽,但严则严,宽严适度”,考核奖惩应与其行为相适应,使得宽严相济成为保密工作的中庸之道,防止机械式地开展绩效考核。如对季度保密检查、年度述密考核的结果进行严格应用,个人考核结果与部门绩效相挂钩,并与奖金分配、职务晋升、评优评先等紧密相连,使责任层层落实,使处罚触及利益、触动心灵,督促员工提升保密意识,养成良好的保密行为习惯。
(3)引入“问责机制”。
合理利用日常监督检查的成果,可以提升涉密人员警戒意识,提升保密管理部门的威慑效用,对于日常出现的轻违规行为,应当根据情节加以惩罚,包括批评教育、保密培训等。但是对于情节严重的违规行为如阻碍逃避保密检查,造成失泄密事件的失职渎职行为,保密管理部门要会同人力资源部门对有关人员加以处置,进行单位内部的监督和责任追究,必要时可提请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和国家安全机关查处,同时把案件在相应范围之内加以通报,同时展现案件的警示效用,以防相似情况二次出现。
5、改进保密教育方式,发挥党员模范作用
(1)坚持党的领导,统筹规划,协同配合。
新时期,保密教育应当与时俱进,应当与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紧密结合,将保密教育课程纳入党支部或党小组年初学习计划中,单位内部各部门要协同配合,如人力部门要在新员工入职培训中和中层领导的选拔培训课上,引入保密培训课程,实行学分制,发放相关保密培训资料,引导各层级人员增强保密意识,自觉遵守保密纪律。
(2)分层次全员学习。
保密管理部门要会同人力资源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在年初制定保密培训计划,积极引导涉密人员提出培训需求,根据不同等级的涉密人员,安排相应的保密培训课程,针对业务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技术问题,可外聘专家进行讲解答疑,对于非密人员的培训,可酌情加入保密基本常识和警示教育片的课程,做到保密教育培训不挂空档、不漏死角,促进全员保密意识的提升。
(3)巧借新媒体,“微”传播。
新时期,要巧借新媒体优势,将保密法律法规、教育培训、警示案例等融入互联网,借助微信的及时传送、全民传送等功能,推动保密“主题”教育,使得保密教育“微”传播。
6、以人为本,加强保密文化建设
文化的力量在于鲜活、进步、继承和创新,保密文化是保障保密管理工作机制长久有效的法宝,通过文化“软实力”达到保密管理在全员中“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目的。
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单位可以开展保密宣传月等主题活动,采取张贴海报、知识竞赛、作品征集等活动丰富保密文化,营造人人知保密、懂保密、善保密的氛围,确保每位员工时刻紧绷保密之弦,不触碰保密红线,自觉保密,全面提升单位保密工作科学水平,开展保密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加强涉密信息系用集成资质单位的涉密人员管理,提高基层保密管理工作水平,是当前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任务。
(内容节选自《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单位涉密人员管理研究》,已被《科学与信息化》杂志收录,作者:管东升,张冬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北京赛迪工业和信息化工程监理中心有限公司。)

